详细内容

空山古雨泻芳液,酿作泠泠一泓碧
尹梦璧原诗:
空山古雨泻芳液,酿作泠泠一泓碧。
秋高露滑天无痕,四望清空孤月白。
忽看有月泉底流,怪问何来多皓魄。
山雨酿泉泉酿酒,月中之人能饮否?
僧能煮月供满瓯,泉能醉人月可取。
呼起荒祠古醉翁,闲对素娥作三友。
原画题字:“两峰让出,潺湲澄澈,欧公政暇,构亭植梅,与民同乐,迄今勿剪此于甘棠。[1]
    “让泉”位于醉翁亭门前,隔一溪之水与醉翁亭相望,泉眼周围用石块砌成二个方池,分别有泉水交替涌出。泉的上方有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滁州知州王赐魁题刻的“让泉”二字碑刻。据说,“让泉”之名典出于西南 边陲有一种让树,一颗种子发两棵芽,出土后必自行枯萎一芽让另一芽存活,象兄弟一样友爱。 “让泉秋月”就是如今的醉翁亭景区。醉翁亭为山僧智仙建于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,后屡毁屡建。清光绪七年(1881年)全椒人薛时雨募集资金修建,“宝宋斋”里现存薛时雨的《重修醉翁亭记》石碑,碑文记载了曾国藩、刘铭传、吴棠等晚清名臣出资捐助的情况。[4]醉翁亭院内还有宋代建筑“二贤堂”,明代建筑“宝宋斋”、“意在
亭”、“曲水流觞”、“影香亭”、“方池”、“古梅亭”等;清代建筑“解酲阁”、“怡亭”、“六一亭”等。欧阳修所植梅花在古梅亭之前,原梅已枯,此株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后人补植。距今四百年以上,枝茁叶茂,老而不衰。
  景区位于如今的醉翁亭景区。泉侧有珍稀树种“醉翁榆”,树龄180年以上;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立在让泉之侧,山僧智仙建于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。“智仙(一作智先)禅师,有戒行,而通儒言。宋庆历中,欧阳文忠公守滁,尝命师建亭于让泉之旁,公颜之曰‘醉翁’,为作记焉”(万历《滁阳志·卷九·仙释》)。“今师塔(墓)尚存,在亭东数十步(光绪《滁州志·卷十二》)”。后来醉翁亭屡毁屡建,逐渐形成今日醉翁亭风景区的规模。
宋代有三次修缮和增建:第一次是建亭39年之后,北宋元丰八年(1085年),州守章衡(嘉祐二年欧阳修知贡举时的状元)维护和整修;第二次大规模扩建是由曾肇于绍圣二年(1095年)进行;第三次是知州唐恪于徽宗宣和三年(1121年)进行。元代不可考。
  明代重修、增建共有五次:第一次是洪熙元年(1425年),南京太仆寺卿赵次进对久已荒芜的醉翁亭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建;第二次是南京太仆寺卿郑悠、少卿鲁崇志进行翻建;第三次是州守贾光大于万历五年(1577年)进行了重修;第四次是州守卢洪夏对景区进行了全面的翻建和增建,誉为“佳木繁阴,泉声鸟语,亭榭间匝,远近如画”。第五次是天启年间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、崇祯年间南京太仆寺卿冯元飚父子进行了增建。
  清代可见记载的两次:一是康熙二十三年两江督学使者赵仑捐俸、州守王赐魁集资维修,“仍其规制而整赡,视旧加倍”;二是现存的建筑为清光绪七年(1881年)薛时雨募集资金所修建,曾国藩、李翰章、李鸿章、英翰、刘铭传、吴棠等都出资捐助。亭中匾联为薛时雨题书,后毁,今人吴伯初重书,薛时雨联文为:
翁昔醉吟时 想溪山入画 禽鸟亲人 一管迁谪何妨 把酒临风 只范希文素心可证
我来凭眺处 怅琴操无声 梅魂不返 十亩蒿莱重辟 扪碑剔藓 幸苏子瞻墨迹长存
 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云:“山行六七里,渐闻水声潺潺,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让泉也;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,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”让泉自此随《醉翁亭记》扬名天下。时至清代,乾隆皇帝在欣赏大臣敬奉的《醉翁亭小景》图时,也曾赋诗一首:
环滁深秀有佳山,泻出双峰水一湾。
酒冽泉香招客醉,讼稀刑简共民闲。
时臣妙旨形容表,永叔风流想象间。
设使终无同乐意,宴酣放浪早宜删。
2014-4-23 8:49:37     浏览人次: 1960
[关闭]

滁州市台州商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12 Chuzhou City, Taizhou Chamber of Commerce All Rights Reserved
邮箱:cztzsh123@sina.com  电话:0550—3958599  地址:滁州市南谯区龙蟠大道109号房产大厦9楼 邮编:239000